1月17日,受海外市场调整影响,港股大盘延续探底,恒生指数下跌589点或3.7%,收报15276点。恒生科指下跌5.0%,收报3,160点。大市成交金额增至1,305.4亿港元,显示沽售力量较大。南向资金流入59.3亿港元,本周以来持续保持净流入。当前港股极低估值并且加速探底,风险出清正在加快。
盘面跌势全面,市场赚钱效应不佳,12个恒生综合行业分类均下跌,电讯、能源、金融分别下跌2.1%、2.7%、3.2%,为跌幅最小三个板块;跌幅较大的板块是原材料、医疗保健、地产、资讯科技分别下跌5.7%、4.8%、4.7%和4.3%。
科网股普遍下跌,美团(3690 HK) 及哔哩哔哩(9626 HK) 跌7%及7.1%,腾讯(700 HK) 跌2.8%,阿里(9988 HK)、百度(9888 HK)及网易(9999 HK) 跌3.6%至4%。
受欧盟最早6月征收电动车临时关税等消息影响,蔚来(9866 HK)及小鹏(9868 HK)跌9.8%及9.6%,比亚迪(1211 HK)跌4.8%。
12月的社零、固投及工业生产数据好坏参半,社零同比+7.4%(预期+8.0%)、工业增加值同比+6.8%(预期+6.6%)、固投同比+3.0%(预期+2.9%)。剔除基数效应下,社零两年平均同比+2.7%,增速较11月的1.8%回升,回升动能不强但持续发力。
商品及汽车以外社零两年平均同比+2.3%及+2.0%,较11月回升,餐饮同比+5.7%,增速较11月下降。2023全年来看,商品消费的增速低于整体社零增速,显示在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的背景下,居民倾向均价较低且体验为先的服务性消费。
固投方面,1-12月固投同比+3.0%,超预期,其中制造业、基建(不含电力)为主要增长支撑,地产的跌幅有所扩大(-9.6%),基建投资主要来自去年四季度特别国债的增发带来的实物工作量。单月看,固投单月同比+4.1%,增速较11月的2.9%加快,但非民间投资同比+6.7%,民间投资同比+0.9%,主要还是政府项目拉动,民企的投资意愿不足。
2023年中国实际GDP增长5.2%,符合决策层原先订下的目标。12月以来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修复动能波折,综合2023年经济数据,我们认为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,缺乏消费及投资意愿。当前新增信贷大多在银行体系空转,对于民企和居民的提振作用不明显,造成信贷投放效用大幅下降。
本周初未下调MLF利率,春节前降息预期落空。此外,日前召开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凸显对“防风险”的重视,市场对降息、加杠杆等政策有预期差。基于均衡信贷投放、盘活存量信贷的要求,一季度是否降准降息还有待更多数据验证开年以来经济回升力度。
